据国家综合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近3亿人,居民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86.6%,慢病导致的医疗负担支出占总支出的70%,不仅患者和家庭深受疾病困扰,政府财政压力沉重,更存在病患在就诊期间更换医院或后续就医的情况,患者在分散的就诊过程中遇到障碍。
近几年信息化医疗逐渐走近医患视野,由于中国医院之间的医疗联通网络并不健全,临床医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收集汇总病人的已有档案,中间所出现的消息断层,导致了医生难以掌握病人的全部信息,导致医疗过程放缓,病人治愈困难。
本期案例——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
《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慢病管理平台》是由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为各大医疗机构打造的慢性病综合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医院可以对各种慢性病的患者档案、诊断记录等患者信息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同时结合“远程医疗”的概念,上下级医院之间可以进行在线转诊与会诊。
– 现状与需求 –
达成“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模式,能在较短时间内搭建整体慢病诊疗网络,前端便捷医护人员的使用,后端清晰管理医疗单位数据与效果分析。与医疗硬件打通,让患者的信息更加准确全面。
对于层级繁复,需要孵化庞大网络的管理平台,比起基础技术的融合使用,从哪下手,如何逻辑严明的搭建才是关键。最终在比较之下,他们选择孵化经验丰富,能达到从需求出发,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帮助梳理搭建逻辑系统的齿轮易创,共同实现这一愿景。
从“点”入手,构建平台模型
以慢性病的一种“慢阻肺”为切入点。初期系统提供两端的基础模型,将主体逻辑和细节功能进行填充。因初版上线提出的工期要求,我们在其给到的方案中,删减了不必要的细节,重点突出客户所需的核心功能。
(基础框架图)↑
用户和后台分别为以下两部分:
- 医院端-Web
- 管理运营端-Web
由于目标锁定准确,核心功能以病患的历史记录和准确诊疗为主,故医院端的核心功能围绕诊疗记录展开,其中包括从建档到诊疗转出的各维度作业,管理端相对简单,主要包括对医院注册的把控及具体使用情况的分析等。
层级分明,避免使用混乱
纵向来看,医院本身的层级和病患转诊的方向逻辑相对关键,在整体构造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所涉及到的信息点也富有自身的逻辑关系。其中包括在初级管理信息中所涉及的病患基础信息、病患历史细节,医院科室层级、医生病患层级等等,我们对转诊中的上下层也做了重新的排布建议,在构建整体分类时更为精准的给出全场景环节的成员模型。
横向来看,所有使用者的权限问题,在通过对多个医疗科技产品的经验研究,以及本产品中所涉及的医生、护士、病患、管理者等多重身份的核验与权限做了细致分类。
通过后续迭代,为医疗管理提供更多能量
由于项目涉及的需求较泛,我们建议采用迭代开发的思路,逐步完成。基础搭建已经成型,但这绝不是一次性的产品,在细节填充和功能扩展上,我们给此次开发保留更多空间。
例如其他病种,可以在基础功能开发上直接做复制优化,帮助更多病患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场景上增加其他设备的应用,例如小程序、APP等,提高医患使用的便携性。细节化的诊疗记录、随访评估笔记等功能也将伴随发展而逐步增加,让信息化融入医疗领域,推动创新,实现社会价值。
▼
医疗行业追求严谨、专业的行业精神,这一点与齿轮易创的理念不谋而合。我们将技术作为手段,借助互联网优势解决更多基础问题,对于一款技术产品的诞生,我们从产品PRD梳理+UI设计+开发+测试几大环节逻辑作业,确保交给客户的成品拥有专业精深的品质。我们相信,更专业和精准的技术方案输出,会为企业传播,应用,营销,管理,增值带来更大的价值,助力中国企业走向科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