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正处于发展初期,产业生态构建、商业模式形成等还在早期探索阶段,市场规模巨大,投资机遇多,发展前景广阔。工业互联网作为产业互联网中的一部分,是互联网的下半场,当前行业较之前几年有更大发展,需求比前几年有明显提升。
一方面,产业界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并不断向交通、能源、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拓展。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与新兴技术结合后产生较强的叠加效应,正在逐步推动整个现代产业体系的改变。
5月30日下午,“以协同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的工业互联网投融资研讨会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举行。齿轮易创CEO宋师伟受邀分享,从信息化升级、工业企业现状痛点、业务与人如何结合的多个维度,深度解析工业互联网如何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齿轮易创CEO 宋师伟
斯坦福大学硕士
2017年福布斯中国30U30企业科技榜单封面人物
曾在硅谷就职于苹果Apple和大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
回国后曾作为课程格子联合创始人及CTO,带领课程格子突破2000万用户
2016年初创办齿轮易创,为企业策划和实施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
现今,工业制造业数字经济革命的归因何在?
工业制造业技术渗入率低,特别是中小企业,仍然依赖重线下,重人工的工作方式,行业改变仍处于初期阶段,其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很低,需要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才能获得长期发展。
工业制造业的市场大而杂,工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市场规模庞大,但市场情况复杂,存在各种细分行业和体量不同的企业,企业的痛点和需求各不相同。
工业制造业的技术可驱动能力强,大多数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数据未打通,但其逻辑性、连贯性极强,整个行业拥有通过技术发挥杠杆效应的潜力,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公司可以通过技术服务为相关企业提供价值。
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关于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可以通过工业制造业行业外部——互联网公司和行业内部——工业制造业企业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从行业外部企业,即互联网公司的角度来看,工业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互联网底层技术的支持,并以产品为依托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方案落地。
一般把互联网企业为工业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分为三个层级,越上层,提供的服务和场景应用越多元化和非标准化。
- 底层技术支持,比如5G、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平台,这些颠覆性技术对各领域企业都有较大影响。
- 第二类是相对标准的产品层,类似ERP、CRM这样的产品,在越来越多的进行SaaS化。这些产品可以解决行业相对普及和标准的问题。
- 最上层是根据企业应用场景方案的实际落地,需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开源:外部业务扩展
- 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
- 降低产品故障率
- 加速产品和服务的更新迭代
- 提升客户满意度
- 为企业创造新价值
- 带动投资
- 增加客户生命周期价值
- 使新的商业模式获得收入增长
节流:内部逻辑优化
- 降低成本
- 减少资源浪费
- 减少故障损失
-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 提高效率
- 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
- 提高生产柔性
-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要做到互联网与工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需要从工业制造业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并由互联网企业为其数字化转型提供综合性产品技术创新服务,帮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
- 深入了解企业业务,帮助企业策划和完成线上业务产品
- 为企业梳理和优化现有流程和工作方式,使业务运营模式更加数字化和一体化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挑战与经验
在帮助工业制造企业进行信息化转型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主要包括:
- 企业信息化基础差,在去考虑更上层的技术应用前要先解决基础信息结构的构建。要先把通过Excel、纸、人工记录的流程和数据搬到线上
- 风险承受能力差,很多企业毛利率不高,不会做过多尝试性的投入
- 落地实施复杂,因为要考虑到企业现有的流程,人员岗位,硬件设施限制等因素,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方案落地。工业互联网不是一个纯网络的存在,它连接了人(包括工人和客户)和物(硬件设备和流程)
企业信息化转型的经验总结:
- 企业要管理好期望值,技术不是万能钥匙,不能改变一些企业或所处行业的根本问题,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越是从技术角度出发,要越注意技术的局限性
- 循序渐进,迭代发展,与做互联网产品类似,企业信息化应该用敏捷和精益的方式,小步快跑,持续迭代
- 结合好业务和人,技术不是独立存在的,梳理方案的过程同时也是梳理业务和人员流程的过程。
互联网和工业制造相结合,使传统的制造业向信息化转型,齿轮易创可以帮助传统企业加速转型,进行信息化升级,加速企业内部协同效率,提升外部业务智能处理能力。